新闻动态

凉亭乡:374米揽尽人间好风光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8:17    点击次数:87

自赛山脚下蜿蜒而上,山路盘曲如带。我心中早已暗存疑问:这三百七十四米的赛山,如何竟配得上“揽尽人间好风光”的宏阔题目?及至攀顶,放眼四望,方才豁然开朗——原来,人间真正的风光,不在目力之远,而在心之所存与心之所感。

山水如画:泼墨写意的自然画卷

“一花一草皆风景,半山半水亦文章。”晨光初醒,约三五知己,沿赛山西路徐行。及至山顶,但见朝霞破云,天地豁然。沏一壶春茶,静品其间,赏凉亭风光,悟乡村烟火,觉人间之美,尽在眼底。

凉亭之美,在于山水相映。登上赛山,仿佛置身于“远近高低各不同”的诗情画意。漫步猛虎山风景区,尽情享受“心安无处不春天”的怡然自得。走进东方盛世静思园,悠然感受“水光潋滟晴方好”的自然风光。临仙河似玉带婉转,穿境而过,波光间倒映树影朦胧。山因水而灵,水因山而秀,彼此相依,共同诠释着何谓“山水有情”。

凉亭之美,在于人间烟火。清晨雾色未散,茶农已推门而出,步履声声,悄然唤醒沉睡的村落。茶农们在茶园间负篓而行,指尖在茶垄上一捏一提,欢声笑语随风远远可闻。傍晚,家家灶火初燃,炊烟与暮霭交融,空气中弥漫着柴米与清茶的香气。春时梅花方谢,桃夭又灼灼其华;秋日茶畦仍翠,农户院中堆满新摘茶青,清香四溢,夹杂着淳朴乡音。这些温暖、喧嚷亦安宁的日常图景,是人间至为真实的风景。

展开剩余78%

凉亭之美,更在于它是一处可栖可游的心灵故乡。于此间行走,既可感受猛虎山之厚实,亦能静坐临仙河畔,听风看云、细品一盏新茶;既能登高饱览山水相依之秀美,也可俯身触摸茶园之温润,感受泥土芬芳与人情醇厚。这里的青山绿水,映衬着乡村烟火,共同织就“生态凉亭 美丽茶乡”的深情长卷。而每一位来过的人,也都成了这幅画卷中最动人的一抹“风景”。

产业兴旺:青山绿水的金色脉动

每年春暖时节,茶香便温柔地铺满这片土地。“斗茶大会”如期而至,四方茶人云集。然而最牵动人心的,不限于盏中香茗,更是那延续百年的手工炒茶技艺。手工炒茶房内,数口炒锅整齐排列,薪火微燃。参赛选手全神贯注,以臂为轴、以掌为器,手法娴熟地将茶叶撩起、抖散、压下。茶叶在锅中不断翻滚,与水火交融,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。与此同时,评委们穿梭于各个茶台之间,鉴茶汤、闻茶香、观叶底,俯身细品。每一个动作都彰显着专业与匠心,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对传统炒茶技艺的坚守与传承。

刚过正午,凉亭茶市便已人声如潮。茶农与茶商指尖轻捻,品评议价,一筐筐青翠的嫩叶在现金结算的爽快中易主,流向自动化生产线,被制成品质上乘、香高味醇的“凉亭茶”。即便夏秋已至,茶园也未曾停歇。茶树叶依旧茂盛,这个时节采摘的茶叶,或被制成夏秋茶,或被做成毛坯茶,稳定供应给茶企。从此,每一片叶子都不被辜负,物尽其用。

而产业的脉搏,更朝着多样化强劲跳动。光明村的智能温室大棚内,在此务工的村民们正精心呵护着一串串番茄、一排排黄瓜茁壮成长。王湾村的新天地循环农业基地里,养殖与种植环环相扣、生态循环。一旁的藤编工坊中,留守妇女们巧手翻飞,寻常藤条在她们指间迅速“生长”成雅致的桌椅家具。而新落户的嘉宝电器工厂内,自动化生产线已悄然流转,精心制造着一个个电器元件……

杨岭村“985羊倌”的羊场中,成群肉羊茁壮肥硕,正为远方市场持续输送优质肉源。与此同时,农科站村的电商直播间里,镜头正对向本地的茶叶和农特产品……村干部们热情洋溢,让家乡特产乘着网络快车,飞出茶乡,热销全国。

这一切,正是凉亭人用勤勉与智慧写就的质朴而美好的现代产业图景。

阡陌通衢:连接希望的流动血脉

若说山水是凉亭的容颜,产业是凉亭的筋骨,那么路,便是它纵横交错、奔流不息的血脉。

曾经,狭窄颠簸的土路是发展的桎梏,茶农运茶出山需肩挑背扛,客商望而却步。改变的契机,源于一条路的觉醒。它源于干群一心的鱼水深情,源于对幸福生活的无比渴望,源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。省道S205、S536一寸寸拓宽、延展,最终化为两条强劲的“大动脉”,重塑了凉亭的交通格局。尤为关键的是那一条条拓宽提质的通村主干道,以及直接修到茶园边、大棚外、厂门口的“产业路”,它们让运输货物的卡车能轻松畅行,将丰收的希望高效运往市场,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“致富路”。

路畅通了,发展的思路更清晰了。这一切变化的背后,凝聚的是无数建设者日夜奋战的汗水,更是凉亭干群一心“修一条路、美一片景、富一方民”的不变初心。

干群同心:砥砺奋进的力量源泉

发展的蓝图,依靠坚实的基石与不竭的源泉共同绘就。乡村干部是那沉静的基石,他们的担当,不仅体现在“青蓝计划”中师徒结对的仪式上,更浸润于日常的成长与蜕变。在“师傅们”的带领下,年轻干部躬身实践、锤炼本领:他们从第一次怯场到从容登上演讲交流会的讲台,慷慨分享工作学习的感悟;从埋头业务到主动组织读书分享会,畅谈理论学习与田间地头相结合的心得;从传统工作方式到大方执起镜头、编辑视频,用一个个生动影像讲述家乡之美、产业之兴。这些点滴成长,在山乡田野间薪火相传,将为民服务的初心刻印在每一次走访、每一次创新、每一次实干之中。

年终岁末,乡村干部们自编自导的“乡村大舞台”更是盛宴,台上台下笑成一片,其乐融融,凝聚着淳朴的乡风与浓浓的干群情。而淳朴的乡风又孕育出崇高的精神品格。凉亭村陈功正见义勇为,纵身一跃的勇毅;梁冲村雷和信、雷承宏、张贤红、张贤远危急时刻联手救人的义举,并非偶然,他们是凉亭乡崇德向善民风最真实的写照。这些平凡的英雄,与舞台上欢歌笑语的身影、田畴间辛勤耕耘的乡亲一样,共同铸就了凉亭乡昂扬向上的精神脊梁,证明最美的风光,终究是奋斗中的人。

下山归途,回望赛山,这374米的高度,度量的不只是山,更是一方乡土的厚度与温度。世人常向往远方,而凉亭之美,却在身旁:存于茶人指尖,藏于炊烟之中,写在筑路人的汗水里,融于干部与群众的微笑之间。这里的风光,并非天成,而是由无数平凡人的坚韧、智慧与温情共同打磨而成。

人间至美,从来不在天涯,而在故园;不在他处,就在此地。凉亭,恰是这样一个让人蓦然懂得何谓家乡、何谓此心归处的地方。

供稿:黄布霖

发布于:北京市

相关资讯